本网站目前按照数据内容主要划分为全球矿业资讯、矿业信息、专题产品、线下资源几个板块;按照区域分工和业务分工,建立了6个区域研究专题和部分应用专题。用户可以一直站了解全球矿业活动态势、最新矿业资讯动态、矿产资源分布,获取地质矿产及物化遥水工环数据资料,并可联系相关单位寻求定制化数据加工服务、综合研究服务和咨询服务等。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动态 > 投资环境

我国矿业领域国际合作情况调研与建议
[发布时间:2020-05-06 浏览次数:7126]


【内容提要】

我国矿业领域国际合作经过艰苦探索,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包括以资源可靠作为基础条件的项目筛选标准,以投资环境作为选择目标国家的重要因素,以优势矿产作为目标矿种的优先选择,以基础设施条件作为开发大宗矿产的关键,专注主业投资以发挥成本优势,创新投资模式以保障资源供应,建设基地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国内外环境迥异,境外矿业投资企业面临诸多现实问题。东道国矿业政策的调整,严峻的安全形势,国内企业恶性竞争,较高的找矿勘查风险,项目整合能力不足,资源枯竭等因素都直接影响投资效益。

企业对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需求多样化,包括基础地质矿产资料服务,具体项目的技术指导,战略选区建议与找矿线索,投资环境针对性评价结论,深度参与政府及专业机构间合作平台等。

加强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战略研究,优化境外地质调查成果精准服务体系和衔接机制,转变境外地质调查部署工作区域和内容,依托地勘单位或企业的基地建立境外培训中心,借助地质调查项目在东道国讲好中国故事。



矿业领域国际合作是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途径。企业是境外矿业投资的主体和实践者,为企业提供境外地质矿产信息和技术支撑是地质调查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摸清企业境外矿业投资现状和具体需求是实现精准服务目标的前提。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选取中国恩菲、中国有色和中国铝业等中央大型企业,金川集团和紫金矿业等地方国有企业,华友钴业、洛钼集团和济南域潇等民营企业,以及山东地矿集团、河南地矿局和中化地质矿山总局等地勘单位,以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等协会为代表,采取了走访和邀请代表参加座谈会两种调研方式,开展了针对国内矿业企业和地勘单位国际合作现状和需求的专题调研工作。

一、境外矿产资源项目投资运营经验

经过30多年的艰苦探索,我国矿产勘查开发国际合作初步形成了适合自身的经验模式,包括境外项目协同管控,建立国际化运营团队等先进管理理念,以及通过并购参股、联合竞购、包销产品等灵活的投资模式来保障资源供应。另外,还有些做法值得在布局境外地质调查工作时加以考虑。

1.资源可靠是境外项目评价的基础条件

资源禀赋是项目价值的根本,国内境外矿业投资企业立足长期实践经验,将境外项目的资源状况放在第一位,逐步探索建立了以“资源可靠、技术可行、风险可控、效益可观、建设条件基本具备”为资源项目投资筛选的标准,形成了成熟的资源项目投资评价管理体系。

2.投资环境是企业选择目标国的重要因素

投资环境在境外矿业投资中具“短板效应”,境外矿产勘查开发应优先选择政局相对稳定、与中国关系良好、找矿潜力大、投资机会多的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法律完善,但劳工、环保、社区等成本过高;南美国家普遍存在语言、文化、社区等问题;中亚国家政策多变,社会保守,优质资源多被官方机构掌控,外资进入困难。目前中国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刚果(金)、赞比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纳米比亚等非洲国家。

3.高附加值及具有优势地位的矿产是目标矿种的优先选项

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风险较高,将境外找矿勘查的主攻矿种锁定为目标国的优势矿产、矿产品附加值较高并且与国内资源有一定互补优势的矿种,将会大大降低投资风险,如刚果(金)和赞比亚的铜、钴,坦桑尼亚的石墨、金,莫桑比克的锆钛、高纯石英,尼日利亚的铌钽,纳米比亚的铀、大理石,厄瓜多尔和秘鲁的铜等。

4.基础设施状况是大宗矿产开发成败的关键因素

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设施状况,是铁、铝土矿、钾盐等大宗矿产品开发投资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例如,一家民营企业在莫桑比克开发一处超大型锆钛矿砂矿,依靠内陆河运和自建码头及海运公司,实现以极低成本将我国紧缺的锆钛矿运回国内。中国企业在西非投资的铁矿项目因没有铁路设施,公路运输成本高昂,导致难以开发,经济效益大打折扣。

5.专注主业投资是发挥成本优势的有效方式

境外矿业投资取得成效的企业大多坚守“隔行不取利”的原则,如金川集团专注镍、铜、钴、铂族金属等,紫金矿业专注铜、金、锌等,五矿集团专注铜、金、镍、铅锌等,中钢集团专注铁、铬,华友钴业专注于钴。坚持推进核心主业资源全球布局,成本优势得到了显著强化,并且凭借对市场的天然敏感性,有效规避风险。

6.灵活的投资模式是保障资源供应的有效手段

创新资源开发的合作模式,往往可以实现打破僵局,“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华友钴业、洛钼集团、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等民营企业近年来关注钴、锂等新兴矿产,这些企业通过并购、参股、联合竞购、签订产品包销协议等方式灵活投资,通过对矿产品的控制,有效保障了自身冶炼厂的原矿供应。中国有色通过首创“工程换资源”模式,成功获得蒙古国储量超百万吨的优质锌矿开发权。山东魏桥与烟台港等企业创新合作模式,组成的“三国四方”赢联盟,成功实现了几内亚铝土矿的大规模开发。

7.建设基地是地勘单位实现境外持续良性发展的成功路径

地勘单位参与矿业国际合作往往专注于施工项目,落地不生根,境外工作不可持续。河南地矿局在非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扎根当地,已经在坦桑尼亚、几内亚等国家建立了海外基地,形成“主力资源配置区+后备资源拓展区+探采一体化产业基地”的战略布局,还在环维多利亚湖地区策划建设了商务部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走出了地勘队伍境外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二、矿业领域国际合作面临的问题

1.资源国矿业政策变化对投资收益影响重大

近年来,资源民族主义抬头,多个我国企业投资的热点资源国密集修改矿业法规,对我国企业境外矿业项目运营产生消极影响。如刚果(金)将大矿山的铜和钴的矿业税税率从2%上升至3.5%,一定程度上推升了刚果(金)的矿山开采成本;印度尼西亚加快实施禁止原矿出口的政策,要求企业必须在本地建设冶炼加工厂,这一政策将对不少中国公司在印尼的镍矿项目运营产生影响。

2.部分资源国安全形势严峻

中国企业矿业投资的热土,如非洲、东南亚等地,或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或吏治腐败、索贿勒索现象高发,或枪支泛滥,暴力袭击事件频发,给中资项目的正常运营造成严重影响。如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外资项目受当地恐怖主义势力滋扰,时有恶性袭击事件发生;非洲刚果(金)等国的治安环境恶劣,严重干扰矿山项目的运行。类似情况同样存在安哥拉、巴布亚新几内亚等资源国。我国海外资产和员工人身安全保障存在巨大挑战。

3.境外优质资源被矿业寡头垄断,国内企业协调力度不够

全球优质矿产资源项目大多被国际矿业巨头凭借先发优势垄断,我国企业在国际矿业市场话语权还比较弱,在境外获取资源项目难度越来越大。政府或行业协会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机制,市场一旦有优质项目出售,国内企业往往蜂拥而至,力量分散,甚至竞相抬价,严重内耗;或以超高溢价竞得项目,或被作为卖家的外国公司坐收渔利。

4.地质工作程度低,使境外矿业投资面临较大风险

非洲、东南亚等地大部分地区尚未开展系统的地质填图,区域性物化探、矿产调查研究更为稀少,矿产勘查仅限于局部地区和少数矿种。地质勘查工作程度低是把双刃剑,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进入机会多,找矿潜力大,但地勘单位和企业在这些地区开展找矿勘查和矿山开发也面临较大的风险。

5.存在重资源轻开发,重并购轻整合的现象

一些境外矿业投资经验不足的企业,由于过分注重资源情况,而对建设条件、选冶技术、社区环保等资源开发需要面临的问题估计不足,导致部分项目长期搁置。此外,部分企业海外矿业并购只重视获取项目,而对项目后期管理运营、文化融合、社区沟通等方面的整合重视不足或缺乏能力,导致“消化不良”,项目运营难上正轨。

6.资源面临枯竭,影响项目可持续发展

部分中资企业在境外投资的矿山项目进入生产后期阶段,矿体进入次经济瓶颈区,面临资源枯竭难题,大量依赖外购原料充实冶炼产能,资源接续问题成为项目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矿区外围和新矿权地的探矿又面临技术力量薄弱或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探矿成果不佳。

三、企业对地质调查工作的需求分析

1.对资料信息服务的需求

一是需要便捷高效地获取境外地质矿产资料。境外地质调查工作开展十余年来,取得了大量的一手调查成果数据,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也积累了巨量的境外基础地质矿产资料。企业开展境外勘查开发投资亟需基础资料数据支撑,但现有的地质调查成果信息服务方式与数字化时代企业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企业希望地调局优化境外地质调查成果信息服务方式,整合现有平台,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地获取资料数据的途径。

二是需要战略性矿产成矿区带基础研究成果。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战略性矿产资源成为世界各国新一轮争夺的焦点。企业在全球开展战略性矿产资源投资布局,需要南美“锂三角”、中非铜钴矿带、西非铁铝矿集区、南蒙古铜矿带、东南亚红土型镍钴矿区等重要成矿区带的地质特征、资源分布及成矿规律等基础研究成果,为工作部署提供参考。

三是需要全球主要矿业项目的进展跟踪信息。国内大型矿业企业开展境外矿业项目投资并购着眼大型项目。需要地调局利用情报信息收集和实地调查的工作优势,开展重要矿种全球优质矿业项目的勘查开发进展和动态跟踪,及时为企业提供资讯或建议。

四是企业需要及时获取资源国最新的矿业法规、行业标准和规范。刚果(金)、南非、赞比亚、巴西、印度尼西亚等重要的资源国近年密集修订了矿业法规,准备进入这些国家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于最新版本的矿业法规获取、翻译和理解具有一定困难,需要从权威渠道获取相关文件。此外,国内通行的行业规范与国际规范(JORC、NI43-101等)差别较大,境外矿业投资“新手”企业需要相关规范的对比研究和解读。

2.对专项技术服务的需求

一是企业的境外矿业项目需要技术指导和服务。大量境外矿业投资企业地质找矿技术力量薄弱,当面临找矿瓶颈或资源接续困难时,需要地调局组织专家团队对关键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破解找矿难题。此外,企业在境外投资矿业项目时,需要熟悉相关国家和地区情况的专家从资源-环境-经济等层面提供咨询建议。

二是企业需要境外矿业投资环境评价指引和建议。企业的境外矿业投资除关注项目本身资源禀赋外,其开发利用条件、基础设施、水电成本、劳工素质、政策法规和社区环境都是关键因素。境外地质调查团队在东道国工作多年,对矿业开发条件有深刻认识,希望在部署地质调查工作时,考虑对重要成矿带-资源国-矿集区开展不同层次、多位一体的综合调查,并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具体区域或项目的投资条件,对企业投资提供建议。

三是企业需要获取境外资源战略选区建议和找矿线索。非洲、东南亚、南美洲等中资企业投资的热点地区地质工作程度低,找矿难度大。企业进行矿产勘查时需依据基础地质信息评估区域资源潜力,需要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圈定有价值的战略选区,提供找矿线索,有效降低找矿风险。

3.对参与合作网络的需求

一是需要深度参与地质矿产领域援外培训。企业希望与地调局在援外培训领域开展合作,利用援外培训平台,建立和巩固与东道国相关机构的联系;向参加培训的国际学员宣传企业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影响力,为企业在东道国的投资奠定信任基础;提升在东道国项目的技术人员和雇工的业务水平,促进文化融合。

二是需要与东道国矿业主管部门建立融洽的关系。企业在境外开展资源勘查开发投资时,在获取基础地质资料、办理矿权、缴纳税费等多方面需要直接与所在国矿业主管部门或地质调查机构接触,尤其是在不发达国家,与相关部门的关系亲疏直接影响工作的推进效率。希望地调局利用地质调查国际合作平台,积极促进企业与相关部门建立联系。

四、支持境外矿产勘查开发的对策建议

1.加强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全球战略研究

一是加强我国工业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急需的战略性矿产资源需求现状及未来发展需求预测研究,以此为基础制定我国战略性矿产目录;二是围绕战略性矿产资源全球供需形势,制定国家中长期全球资源安全保障战略;三是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有序参与境外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投资。

2.优化境外地质调查成果精准服务体系和衔接机制

一是加大境外地质调查成果的宣传力度,加强与驻外使馆经商处和驻在国中资企业商会等机构联系,通过这些机构向驻在国企业提供资料目录和线索;二是定期召开境外地质矿产信息发布会,利用全国地质资料馆、地质云、全球地质矿产信息网等平台,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快速、便捷、高效地获取资料;三是利用境外地质矿产资料共享联盟机制构建境外矿业投资企业资料信息互联、互动、共建、共享的体系;四是地质调查、勘查、开发队伍在前期选择目标区时协同谋划,境外地质调查基础先行,发现异常或圈定靶区后,地勘单位跟进开展进一步找矿勘查,矿业公司根据找矿成果注册矿权,投资建设矿山,形成调查-勘查-注册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3.顺应企业需求,转变境外地质调查部署工作区域和内容

面向企业具体需求,调整境外地质调查工作的部署区域及内容,将境外地质调查工作重点放在地勘单位和企业关注的重点地区。一是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资条件为切入点,开展包括矿产资源潜力、投资环境、经济技术可行性等在内的三位一体综合调查评价;二是培养和组建专家团队,着力解决企业境外矿产勘查开发面临的具体技术问题;三是在企业目标区内,充分结合企业需求,灵活选择合适的工作手段,以优选找矿靶区或远景区为目标,适当布置中大比例尺的地质调查工作,降低企业找矿风险;四是加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力度,汇聚全局境外地调成果,建设全球重要矿业项目数据库,加强动态资讯和综合研究成果的服务功能。

4.依托地勘单位或企业的基地建立境外培训中心

依托中资企业单位在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区已建成基地的基础设施,利用国家有关机构的人力资源培训国际合作机制,建立境外区域培训中心,立足本国,辐射周边。联合相关的中资单位对东道国的地矿部门官员、技术人员、本地雇工开展地质技能本地化培训,提升外方人员专业水平,推广中国标准和中国规范,帮助企业与项目所在国或投资目标国地矿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

5.借助地质调查国际合作项目在东道国讲好中国故事

境外地质调查关注资源开发的同时也应重视环境地质调查,关注东道国民生。如利用援外资金或东道国资金开展水源地地质调查、地下水监测等工作,支持国内单位援建城市地下管网和给排水工程。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注重争取当地媒体和国际媒体的正面报道,讲好资源环境调查的中国故事,起到典型示范,“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东道国人民和政府心中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帮助改善中国企业与社区关系。



转自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地质战略研究》2020年第2期,总第32期。作者:张伟波、陈秀法、黄  霞、张  潮。(2020215日出版。准印证号:京内资准字2018-L0117号)


【版权声明】全球地质矿产信息网欢迎各方媒体、网站、机构或个人转载、引用我们网站原创内容,但请注明信息来源为全球地质矿产信息网(http://ggmd2.ngac.cn/);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412074237@qq.com,010-58584231)。

标签:矿业领域国际合作调研建议

相关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