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主站
About Us
首页 > 中心概况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ABOUT US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前身为成立于1962年的地质部华北地质科学研究所。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的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承担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研究及战略性矿产勘查;华北地区地质调查资料信息的接收、保管和服务;华北地区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和监管。优势学科是前寒武纪地质。重点学科是海岸带与第四纪地质、铀矿资源调查评价。编辑出版《地质调查与研究》,已入选《中国地质文摘》的重要刊物。

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调查工作的需求,设立了基础地质调查院、矿产资源调查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物化探勘查院、境外勘查院等5个调查机构;前寒武纪地质研究所、海岸带与第四纪地质研究所2个研究创新团队;实验测试室、资料信息室2个技术支撑部门。中国地质调查局华北项目管理办公室下设规划处、技术管理处、经济管理处和地质资料处。此外,还设有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华北项目监理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资料馆、国土资源部华北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中心等学术中心和团体。

基础性地质调查与研究主要负责华北区地质、矿产、物探、遥感、水文、工程、环境等基础图件的填制与编绘。截止2014年,已部署完成了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104幅,工作面积90.62万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63%;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图幅1611幅,面积约合67.13万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46.56%;完成了五台-吕梁-阜平片区、华北板块北缘的成果资料集成、编图,更新了一批基础地质图件。在兴蒙造山带、苏鲁—秦岭造山带、燕山造山带和华北早前寒武纪地质、第四纪地质、地层古生物研究和地质年代学研究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大幅度提高了华北地区区调和基础地质研究水平。

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主要承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近年来,针对环渤海地区水资源短缺、活动断裂发育、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开展了三个阶段、三个层次专题调查工作,提出了防治对策建议。在曹妃甸、唐山、潍坊等重要经济区开展了大量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工作,率先采用“3+1”和集地、物、化、遥、水、工、环为一体的综合工作模式,在全国重要经济区环境地质调查中得以推广。2014年,牵头编制了《京津冀地区资源与环境地质图集》,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主要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有影响的重要矿产资源进行远景调查和评价。目前已提交铁矿石资源量54亿吨,铝土矿石资源量10.5亿吨,金资源量100多吨,钼矿资源量51.5万吨,钨资源量12.54万吨。研发矿产调查技术标准10余项。发现一批重要铀矿产地,并统领了全国铀矿找矿工程项目,获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铀矿项目,正在为国家重要能源保障开展基础矿产调查工作。

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深远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地球早期生命演化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将中国古陆块与全球中-新元古代哥伦比亚和罗迪尼亚超大陆演化相联系,对我国中-新元古代构造研究和区域地质调查以及矿产勘查具有指导意义;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划分新方案具有独到见解;克拉通北缘研究为我国中元古代地质年表的修订奠定了科学基础。

海岸带与第四纪地质研究在地层、第四纪冰川等领域长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牡蛎壳体年轮学和氧碳稳定同位素学、现代沉积物测年、渤海湾海相层年龄、渤海湾海面变化、贝壳堤驻留时间、海岸带地面沉降机理等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查明了渤海湾海岸带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结构、海陆演化和近现代沉积过程;系统研究了海岸侵蚀淤积、岸线变迁、地面沉降、活动断裂、海洋灾害、海面上升等对海岸带开发建设的影响,总结出一套海岸带近现代地质环境调查技术方法体系。曾出版“泥河湾群研究“等专著。2014年成立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泥质海岸带演化重点实验室。

同位素和实验室测试拥有一批权威地质分析测试专家,装备了激光烧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体质谱仪、热电离质谱仪、电子探针等一批国际一流的实测检测设备,并正在引进光释光、古地磁等设备和技术。承担了区域地质调查70%以上测年样品。是国内目前唯一开展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法(ID-TIMS)对锆石、斜锆石、金红石等含铀矿物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的实验室。锆石铀铅微区原位同位素测年和镥铪同位素分析保持了年平均256昼夜以上有效机时的高效运转纪录,是科技部大型仪器运行效率规定的优秀标准(1600小时/年)3.8倍,年均完成2500余件锆石铀铅测年任务,为全球同类仪器中运行效率之最。

华北地区地质调查项目的统筹部署和管理。积极开展地质调查项目进展跟踪和需求调研,进行规划部署研究。在全国地质调查协同部署平台上对华北区地质调查工作程度“一张图”数据进行核实和动态更新。对辖区地质调查项目设计、成果报告、经费等进行审查验收。开展资料信息服务,已完成了华北地区24幅1:25万、924幅1:5万地质图数据库建设,自主研发并运行了华北地区成果地质调查资料服务平台和地质资料管理系统。

境外基础地质调查及矿产地质综合研究,总结了坦桑尼亚等6个国家重要成矿区带的成矿规律,并进行潜力分析。研究了中南部非洲重要成矿区带的成矿规律,在中南部非洲圈定了17个重要资源远景区。编制了中蒙边境地区1:100万构造图、地质图、矿产图等系列地质图件,填补了两国边界地区1∶100万地层、构造、岩浆岩带和成矿区带划分与对比及系列地质图件接图的空白。在坦桑尼亚圈出了14处金异常及综合化探异常7处,发现金矿化点5处、铜矿化点3处。

中心甲级地质查勘资质有:区域地质调查;液体矿产勘查;固体矿产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地质实验测试(岩矿鉴定、岩矿测试);乙级资质有:地球物理勘查。现有职工270人,博士学历33人,硕士学历119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和研究员45名,高级工程师和副研究员44人。半个多世纪以来,已承担各种地质调查和科研项目500余项,获得全国科学大会表彰奖9项、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奖80余项。涌现出王曰伦、孙大中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前寒武纪地质、第四纪地质、区域地质和矿产资源等领域,培养出一批在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地质专家,先后有2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被评为天津市授衔专家,8人被评为地调局首批中青年优秀人才,1人被评为国土资源部百名跨世纪人才,5人获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学家银锤奖。